2022/1/24 16:29:23 来源:好车网 编辑:
近日有消息称,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,交易还在进行中,正在做尽职调查。对此,两家企业并未明确表态,但不少看客已经“拉郎配”了。
实际上,布局手机业务,只是吉利投资的冰山一角。自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后,吉利用20年的时间,坐上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头把交椅。但李书福并不满足于此,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、2017年收购宝腾与路特斯,到2018年战略入股戴姆勒,再到收购美国“太力飞车”,吉利投资领域已经从地面飞向太空。
目前来看,吉利的投资版图涉及乘用车、商用车、汽车运动与文化、出行、教育、金融、科技、数字科技等8大领域,正由车企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。而在吉利布局的众多商业版图中,藏着李书福巨大的野心。
吉利收购魅族,被看作“天作之合”
这几天,吉利欲收购魅族的消息一出,随即撩动起市场敏感的神经。
针对此事,有媒体向双方求证,吉利控股方面表示:“我们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,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推进,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。”
魅族方面则回应称:“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”。虽然双方都没有明确表态,但也没有直接否认,有业内人士认为,或许双方正在等待合适的官宣时机。而就匹配度而言,求贤若渴的吉利,与发展并不顺利的魅族,也被认为是“天作之合”。
对于吉利来说,手机业务已成为其布局的重点。早在2021年9月,吉利就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,成立了星纪时代,李书福亲自担任董事长。吉利集团(宁波)有限公司是星纪时代的第一大股东,持股32.3%,李书福持股6.15%。股权穿透图显示,疑似实际控制人李书福最终受益股份57.84%。
(图片来源:爱企查)
彼时,不少手机企业跨界造车,李书福却“逆行”造手机,让很多人感到意外。在外界看来,这背后也不只是造手机这么简单,李书福布局的手机业务定位高端智能手机,目的是借助吉利和沃尔沃生态圈优势,实现手机与车机协同。
在李书福看来,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,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,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,又能把安全、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,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。
从最近的动作来看,吉利方面申请了4个商标,分别是“来者”、“随身大屏”、“UPON”,以及“UPUPHONE”。同时,吉利手机团队正招兵买马,组建研发团队,亟待获取专业的人才和技术。
而魅族是国产小众品牌的代表,诞生初期以“小而美”著称,凭借精美的设计、极致的性价比迅速占据市场,魅族FlymeOS曾一度走在国产手机前列,被看作是国产定制系统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2015年,魅族手机销量突破2000万台,迎来了“高光时刻”。这一年,魅族还获得了阿里等企业6.5亿美元投资,与京东商城也达成战略合作。
但后来,随着魅族逐渐膨胀,“销量王”魅蓝系列被砍、聚焦中高端市场失败,魅族也因一系列战略失误掉队。近两年,魅族的出货量在100万台左右,距巅峰时代越来越远。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此番,如果吉利成功收购魅族,不仅可以为魅族带来研发资金,也能使魅族与汽车市场发生联动,布局车机协同市场。而吉利也能直接拥有魅族在手机方面的经验和技术,毕竟魅族的Flyme系统已经存在了许多年,不仅经受过市场的考验,背后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开发和运维团队,这也正是吉利所需要的。因而,吉利收购魅族,被认为是双赢。
多次入股海外巨头,拓展汽车业务版图
实际上,布局手机业务,只是吉利投资的冰山一角。其中,以乘用车为主的汽车领域,是吉利多年来围绕主业重点布局的领域。
吉利产业布局和品牌组合 (来源:吉利官网)
目前,吉利在乘用车领域,拥有吉利汽车集团、沃尔沃汽车集团、极氪智能科技、路特斯集团、智马达汽车、英伦电动汽车等6大板块,是投资最为丰富与集中的领域,各板块下还往往包括多个汽车品牌。
销量数据显示,2021年,吉利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1%至132.8万辆。根据2021年半年报,吉利汽车营业收入450.32亿元,同比增长22%;实现归母净利润23.81亿元,同比增长4%,总体上保持稳定。
在本土汽车品牌取得成功后,吉利集团又开始了全球布局。标志性事件是,吉利集团2010年以15亿美元,全资收购了位于瑞典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沃尔沃,随后吉利在全球影响力逐步扩大。
而在尝到收购沃尔沃的甜头后,吉利又多次入股国外汽车巨头。
2013 年,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英伦电动汽车(LEVC);2017年,又收购了马来西亚DRB集团旗下的宝腾汽车49.9%的股份,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%的股份;2018年,以约90亿美元价格,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.69%股份,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。
2020年7月,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-奔驰股份公司联合组建的“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(Smart)”注册成立,发力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市场。